话剧《雷雨》:经典之作何以让当代观众“笑场”?

时间:2025-09-05 23:37:19阅读:0
这个“傻白甜”的人设本身就很独特,可能当代观众觉得他“不真实”
第1张图片
1/2
话剧《雷雨》:经典之作何以让当代观众“笑场”?第1张图片
第2张图片
2/2
话剧《雷雨》:经典之作何以让当代观众“笑场”?第2张图片

自从多年前一位知名演员在微博吐槽,不少大学生观众在看《雷雨》演出时竟忍不住频频笑出声,《雷雨》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、现代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,为什么会引发当代观众“笑场”的话题就一直被讨论。11月10日,天津人艺在北京喜剧院演出《雷雨》,其间也有观众发出笑声,但笑场就一定意味着观众素质有待提高,或者表明经典已过时?不必这么上纲上线。

所谓观众“笑场”,大概指观众看了戏,对剧情和表演产生一种“状况外”的惊讶,与内心的预设大不相同,这才或笑或惊表现了出来。此番《雷雨》演出时,确实也出现了几次观众笑场,不可否认,有的地方是因为观众对原著的剧情不太了解。比如当周家和鲁侍萍的关系已被观众知晓,鲁大海也是周朴园儿子的身份忽然被揭开时,不少观众发出了惊讶的笑,从这一反应能看出来,不少观众对《雷雨》这部经典剧目的人物关系,知晓度确实不高。

但综观全局,因不知剧情而笑是极少数,更多的“笑点”集中在周冲身上,当他身上的冲突出现时,即便是看过很多次《雷雨》剧本的观众也难忍笑意。尤其是当他一腔热情地说要“分一半学费给四凤”,却愣生生地被严肃的父亲吓了回去,又比如当他得知拒绝过自己的四凤,竟与自己的哥哥相爱,周冲丝毫没有难过反而脱口而出祝他们幸福,观众席的笑声最为明显。

这种笑其实不难理解,周冲这个天真烂漫的男孩,在新旧世界剧烈交替的当年,对未来怀有美好但不切实际的希冀,这个“傻白甜”的人设本身就很独特,可能当代观众觉得他“不真实”,但曹禺曾经说自己创作《雷雨》,并不是为了批判、揭露什么而写一部“社会问题剧”,而是更像在写“一首诗”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他塑造周冲这样一个诗性角色很可以理解,观众因他的行为而笑,也不一定是嘲笑,其中也有对这位单纯的年轻人的心疼和包容。

其实没必要过度解读这些笑场,因为全剧中还有更多震撼心魄的地方深深触动了观众。比如周朴园刚深情追忆自己对周萍母亲的爱,甚至记得她在时家具摆放的位置、不能开窗的习惯,不久后,当鲁侍萍真实地走到他面前,他的第一反应竟然以为她来讹诈他、扰乱他安静美满的家庭生活;又比如当周萍一次次懦弱地回避繁漪,又像一个溺水者,希望通过和四凤在一起获得救赎,天津人艺的演员们将这些人性的不同面向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时,观众们也倒吸一口凉气,在心里感叹作品的伟大和演员的感染力。

《雷雨》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,而曹禺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位成熟的剧作家,他的作品确立了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。然文学艺术今日之高度发展,与现代文学初创时的成熟已不可同日而语,观众偶尔出现理解的“代沟”可以接受。但这也启示今日的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,我们应当通过更多渠道推介经典,提升观众对经典作品内容的了解,也应报以陈寅恪“了解之同情”的态度,让当代观众了解前人在何种背景环境下取得艺术成就,也能更添文化自信。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